因為推薦香港科學館展出「人類的故事」,最近寫了八篇關於達爾文進化論文章,現在就談談美國亨利.M.莫理士(編按:即 Henry Morris)所謂「科學創造論」對進化論所作的批評。
在美國,打著「科學」招牌的所謂「創造論學會」主要有三個,其中最為美國教徒在教堂與教室拍爛手掌的就是莫理士的「創造研究學會」,但在歐洲新教會及羅馬天主教會就不受接納,原因是他的偽科學反而成為科學界抨擊的藉口而遺害教會傳教事業。因此我也乘梁燕城為他搖旗吶喊,也談談莫理士的偽科學。
「創造研究學會」在一九七○年設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他在一九七七年出版一本題為《相信創造論的二十一位科學家》的小冊子,其含意就是—連科學家也相信創造論,可知創造論是可信的。
但若細心查究這所謂「廿一位科學家」的來頭,發現其中一位水文學家就是莫理士本人,hydrologist 就絕不算科學家,其餘有三名教育學博士;五名工程師;一名物理學家;一名化學家;兩名神學家;一名心理語言學家;一名取得「食物科學技術」博士的人;一名昆蟲學家;一名生態學家;兩名生化學家;一名生理學家,及一名地理物理學家。顯然以上絕非莫理士所謂「廿一位科學家」。大多數基督教的「護教論者」都是大話、假話、空話、謊話的擴音器。從自吹自播宣傳「廿一位科學家」這笑話來看,莫理士設立「創造研究學會」根本就缺乏「知識的真誠」。
其實,以上混雜有神學家及天文學家的「廿一位科學家」中,除了最後五人在有關生物進化及地質等問題,有發言資格以外,其餘十六人在這方面都屬門外漢。這類虛張聲勢用以粉飾陣容,就是本港「六百一十位教育人士」在今年十一月七日刊登報紙廣告所稱「為數不少之著名科學家」的假話內容。
我們須了解一套理論之被接受與否,不會因為它宣傳是某某科學家所擁護,或有多少個科學家信仰,而應視乎該理論的提出者,能夠為該理論提供多少有效推理的論證及有力證據。從科學史和科學家發明與發現定律來看,科學家都將他的理論與創見發表於科學性雜誌及出版書本,以使世界其他科學家討論及實驗。最近梁燕城將莫理士捧為反對進化論的權威,真令人捧腹!
莫理士在一九六一年與他人合著《創世紀的洪水》一書,在七十九頁中說:「正是由於聖經這樣說,因此即使上帝用了一些不為我們理解的方法(來操作世界),我們仍然可以訴諸上帝的大能。」言下之意,就是聖經縱使遇上理解上的困難,也不必懷疑。莫理士的理論盲點,就是基督教蒙昧主義的體現,這與科學的懷疑與批判精神南轅北轍。
莫理士以為,科學界已先接受了進化論模式的解釋,於是多數採取放射性元素的測試法,才將地球年齡被斷定為數十至百億年,符合進化論的時間假設。
說這種話的人,不獨對科學界的競爭、批判及科學發展史,完全無知,甚至對科學的仇視已達肆意侮辱的咀臉。就以達爾文的「漸變說」,歷來科學界就有不少人提出批評。自一九七○年以來,美國和東歐國家的一些生物學家提出反達爾文的理論,認為生物是突變而非漸變。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N.艾爾德雷奇及哈佛大學的S.J.古爾德提出「間斷平衡」理論,指生物進化是跳躍式產生,而非連續變化產生。化石記錄中找不到生物進化每個階段就是這個論證的例子。此外,還有基因突變及染色體突變,還有細胞質基因突變及質體突變等等,都被認為是進化的過程。
對於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日本的木村資生在一九六八年提出「中性說」予以批判,認為中性突變基因的進化,既無利亦無害,不受自然選擇的作用。總之,科學家和基督教的教徒不同,不會將那本大話西遊的神書膜拜。基督徒將神書創世紀作為結論,對世界解釋完全以之作為藍本,就犯了「內定結論的謬誤」。正如我以前指出,進化論已被各種證據系統地統一起來,包括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動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及分子生物學等等。莫理士與其同好者要否定進化論,苦過刀仔鋸大樹。
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斷代」採用兩種方法,即相對年代斷代法和絕對年代斷代法。科學家最重要的絕對斷代法和精密測年法,是放射性碳素分析素—即碳十四和鉀一氬分析。目前正在考慮採用一種嶄新而有發展前途的「氨基酸消旋斷代法」。
莫理士質疑地質放射衰變方法,是完全妄論,因他對放射衰變的基本原理完全不懂。其實放射測量的基本概念並不複雜。假如一塊岩石在生成時含有某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則這個同位素就會因為放射衰變而產生衰變物。由於各元素有其一定的放射性衰變率,且可藉實驗測得,又由於可以從岩石樣本中,測得目前所含放射性元素及衰變物的含量,因此可以輕易借助一條數式,推算得該岩石樣本,從初生時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變至目前含量所需的時間,這時間也就是岩石(以至地球)的年齡。
以碳十四來說,碳十四開始蛻變,還原為氮十四,在此過程放射β粒子。在一九六三年測定碳十四半衰變期為五七三○年。這即是說,原碳十四數量的一半要經五七三○年方能變為氮十四。可通過計算碳十四所放射的β射線來測定年代。鉀氬分析法的鉀,半衰變期是十三億年。
莫理士在一九七四年編輯出版的《科學創造論》中,對地質學的測量方法提出質疑,認為地質學家所採用的放射性衰變率,並非一個恆久不變的常數,而是一個會隨外界突變因素干擾而改變的函數。莫理士舉出這些突變因素,包括中微子的撞擊;超新星誕生所引起的宇宙輻射;地球磁場南北極自然轉向所引致的宇宙輻射;以及壓力、溫度,、岩石的化學狀態等等。
莫理士的質疑,顯出他對科學的無知。我們第一個反問就是:莫理士何以不能證明這些外界因素對衰變率的干擾,究有多大?事實上,按照核子物理學,放射性衰變過程是極不可能受外界干擾,因為從原子核釋放出來的粒子,是受微觀世界的作用力支配。這些短距作用力支配原子核的效力,遠比日常環境物理及化學反應的作用力為大。
第二、假設衰變率可以被改動,莫理士又何不實驗證明他列舉的因素會構成衰變率的改動呢?事實上,在一九二八年,科學家L.R.麥士維就曾進行試驗,結果證明衰變率沒有改動。可歎莫理士連這點科學常識也懵然不知。
第三、地球磁極無疑是會轉動,這是古地磁學專門研究各個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磁場得出的結果。但地磁極的逆轉非常緩慢,在百億年以前,地磁極的位置才在現在的赤道附近,今後逐漸緩慢向極區移動。並且,地磁強度非常微弱,在赤道和兩極測度,在距離導線一匣米處(不足半吋)只分別為 0.3 及 0.7 高斯,無可能引致宇宙輻射。從我上文反問莫理士第一的解釋,可知地磁極的緩慢逆轉,對放射性變數絕無影響。莫理士如果正如梁燕城所誇稱是地質學家及科學家而對地球磁場如此毫無常識,實在令人為之笑噴飯!
更可笑的是另一個創造論的美國偽科學家班乃士(T. G. Barnes)在他寫的《地球磁場的起源及命運》一書中,完全否認地球的磁極會有轉向。於是追隨他的其他創造論者依他的謬說而以當今人口出生率逆推到遠古,而斷言「地球的存在不足十萬年」。人口出生率會因天災人禍及生態環境而發生變異,何況不可知的遠古?創造論偽科學的狂妄,顯出他們的非理性主義達到目中無人的心態。
雖然莫理士對科學的無知與班乃士的謬說,被當今科學界踢出科學共同體的大門,但在他們同好者中卻可大派用場,在封閉的教堂與教室中宣傳「科學家都反對進化論呀!」而大講耶穌,累得教徒拍爛手掌叫好!
其實以科學創造論者及護教論者對進化論與人類學之無知,用他們的偽科學來批評科學,其不撞大板者幾稀!究不如在教堂和教室詐騙那些「罪人一族」,說上帝用塵土造成一對泥公仔吧。
莫理士的化石批評還有兩點陳舊的見解:
(一)認為書本中的地質年代是為配合進化論過程而作出井計然排列,但發現的地層卻有古地層疊在新地層之上,而進化後期的生物化石也會在較古舊的地層發現,因而不符合進化論觀點。
由此,莫理士認為進化論以地層的生物化石為主要證據,而化石若按先後排列須假設進化論的真實。這樣,如果科學家要證明進化論有效,就得先行假設它的有效,也就犯了「循環論證」的謬誤。
(批答):地質學的研究早於達爾文在一八五九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之前就已發展,早在一八一五年就已將地質年代(不是天文年代)編製完臻,絕不受後出的進化論影響。一八一七年有「地層學之父」美稱的W.史密夫出版《經整理後的化石之地層系統》在序言中就宣稱:「我在地層學這個科目的觀察,是完全嶄新並不受其他理論影響。」以後地質學成專門學科發展,人類學興起後又獨立發展。莫理士之所謂「循環論證」根本不存在。
地層的移動是地球科學研究的內容。自二十世紀開始,有H.B.具克的「大陸漂移說」,以後地質學家提出「地幔對流」、「海底擴張」及近年的「板塊構造」等理論,都提供地層岩塊的位移及斷層上下與新舊翻置的原因。但人類學家也精於地質學,對化石的驗證不單獨測量地質年代,也測量化石所含的碳氮或鉀氬以確證化石的實際年齡。所以地層倒置不成問題。新發現的化石都能經公驗,再不能發生「辟爾唐人」了。
(二)莫理士又聲稱目前所掘出的化石樣本,記錄不完整,很多古生物的化石沒有連貫性,甚多失去的一環,所以不符合進化論關於生物逐漸演化的描述。
(批答):生物自三十五億年前出現以來由於年代入遠及地層移動,或受化學作用侵蝕,致很多古生物都沒有化石遺留或尚未出土。以八十年代計算,全世界博物館已存有一億以上化石種類,足以解釋生物由低級步向高級物種的進化過程。今天的遺傳理論(基因論)證明染色體內之細胞基因突變及質體突變而出現的突變是遺傳的特性,加以各種「突變」理論的出現,使得南方猿人、能人、直立人及智人的出現,不必須有過渡型的化石也能從體質了解他們的連貫性。進化論已成為「廣義蹤合進化論」的整體。
自從科學哲學家孔恩(T. Kuhn)發表《科學革命的結構》提出「科學家共同體」、「典範」及「常規科學」等理論,偽科學家就抱怨他們的創造論不被主流科學家接受。其實他們的見解只是批評進化論與人類學,自己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理論證據,只可算是科學垃圾。讓我為他們改一個招牌名稱──「創造科學論」。
內容目錄
書蟲已為此題目提供了不少資料,可是爭論仍然不絕。據說 Sir Richard Gregory 曾自擬墓誌曰:
我的祖父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我的父親傳揚社會主義的福音,
我則傳揚科學福音。
科學不是宗教,可揭露偽科學的確需要傳教士一般的熱誠。書蟲雖然對此題目已有點意興闌珊,終於也抖擻精神,再作馮婦。
喪波兄說:「中史都要加番孫悟空同孔明借東風」,是要指出,進化論和創造論根本不是對等的科學理論,要用同樣時間教授二者,無疑是白費時間。
全球民族創世神話盈千累萬,為什麼在進化論之外只教基督教創造論?美國創造論者將其理論裝扮成科學以回覆質疑,但偽科學終歸是偽科學,魚目混珠,混不了多少時日。
「科學創造論」失敗之處,不在於它說了什麼關於神的東西,而是在於它不能對大自然說得了什麼有意義的東西。
試打開任何一本「科學創造論」的書(學下 Roger 兄先),書蟲可以擔保全書花在「破進化論」的篇幅多於「立創造論」的篇幅。創造論能否如進化論般有效解題(從實用觀點看)? 能否證偽(從 Popper 觀點看)?且看我道來:
為了證明自己是科學,「科學創造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題策略:
先看化石分佈:細看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我們見到最低層的是細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再上是魚,兩棲類,爬蟲類,最後是哺乳類和鳥。沒有進化論,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猜測到兩件事:該等化石是生活在該地層形成的時候,其次序則顯示了不同時段有不同的種群存在──牠們不是一開始就生活在一起的。
創造論者連這兩個猜測都認為是錯的。十九世紀末的創造論者提出了兩個他們自己的解釋:化石的這種排列若非魔鬼的作為,就是神籍以試驗我們的信心!現在是二千年,如此的「解釋」真是「閻羅皇講經」──鬼才會聽。摩登創造論者比較聰明,採用了一個少一點神話成份的「模型」:曾經有一次世界性的大洪水,殺了差不多所有的生物,牠們的遺體被洪水帶到不同的地方,沉積,石化,形成了化石。
現代創造論者之中,以 Henry Morris 最勤力去用「洪水地質學」去解釋化石現象。「瞧!進化論能解釋的,洪水地質學也能,並且做得更好!」 他舉出了14個「洪水地質學」的「預言」,並列舉其理由,只舉數個,可見一斑:
3.住在低緯度的生物傾向於埋在低緯度,反之亦然。
4.海洋無脊椎動物生於洋底,故其化石亦在最底層。
5.魚類生活在較高的水位,逃避活埋的能力也強一些,因此埋在較高之地層。
6.兩棲類和爬蟲類生活在水陸交界,故埋屍之處比前二者更高。
9.由於水力的作用,較簡單,細小而輕身的生物當然先行沈降。
10.哺乳類和飛鳥活動能力較大,住得也高,故出現在最上層。鳥類因為可以四處飛,遺留下來的化石數目也因而較少。
總括一句,Morris 用了三個因素去解釋化石次序:居所,水力,活動能力。他的模型的解釋能力是否真的比進化論呢?
無原則地將以此三者混合,Morris 「解釋」了化石的「大路」分佈。但細看之下,他的說法製造了更多的問題:為何生於洋底層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出現在所有地層?為何水生的鯨魚和海豚化石竟出現在比爬蟲類更高的地層?飛行爬蟲為什麼會出現在水陸交界的地層?極長期的洪水使雀鳥找不到棲木,大部份雀鳥肯定一樣會死亡,為什麼牠們的化石那麼少?諸如此類的問題,創造論者都未有答案──除非在聖經之外加入無窮多的臨時假設。為此 Morris 說:「由於這只是一個一般的原則,必定可以找到很多例外」(The Genesis Flood, p.275)「偶然的例外在所難免」(Scientific Creationism, p.120)。至於例外是「很多」還是「偶然有」,他可說不清楚。還有,Morris 在此用了雙重標準:難題的出現「致命地反證了進化論」,卻只是創造論的「例外」。再舉一個例:硬骨魚(TELEOSTEAN FISHES)由形態至游水速度都千差萬別,為什麼只出現於較近代(較高)的後三疊紀地層呢?Morris 的三個法寶都不能解釋為什麼全族硬骨魚都跑到上層去死。此外,挪亞方舟的實際運作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Morris 和 Whitcomb 在《The Genesis Flood》中乾脆祭起「神的大能」的最後法寶去解釋──換句話說,即是默認創造論只是神話,不是科學。